文章详情

好名字网 > 黄历民俗 > 节日大全 >

少数民族—鄂伦春族节日大全

2015-08-18 编辑:小涛
核心提示:鄂伦春族是中国东北部地区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是狩猎民族,因此他们的衣食住行及歌舞等方面都显示了狩猎民族特点。主要居住在大兴安岭山林地带,使用鄂伦春语,鄂伦春语属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没有文字。在长期的狩猎生产和社会实践中,鄂伦春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有口头创作、音乐、舞蹈、造型艺术等。节日也是多姿多彩,富有多元素的韵味,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鄂伦春族的传统节日不多,只有春节、氏族的“莫昆”大会和宗教活动“奥米纳仁”,还有篝火节。主要节日是农历新年。
 
近现代,鄂伦春人的社会组织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宗教信仰也淡出了鄂伦春人的思维,“莫昆”大会和“奥米纳仁”已被篝火节所取代。鄂伦春族受其他民族的影响,也过中秋节、端午节、新年等节日。春节对于鄂伦春人来说是庆祝狩猎丰收、辞旧迎新的喜庆日子,因此鄂伦春人对春节十分重视。

篝火节
 
        “篝火节”是鄂伦春族唯一的传统节日。经鄂伦春自治旗人大常委会批准,每年公历6月18日为鄂伦春民族篝火节。这一天,鄂伦春人都要点燃篝火,欢歌舞蹈,欢庆自己民族的节日。
 
        鄂伦春人对火神的崇拜历史悠久。他们认为火有驱邪祛污的作用,器皿衣物置于火上烘,被认为是变得洁净了。腊月二十三也有送火神上天的习俗。春节的早晨要向火神供祭,祭时向篝火磕头祈福。每逢春节客人来拜年时,须先向火神敬拜。
 
        鄂伦春人对火有着一系列严格的禁忌:不许随意向火堆泼水、扔脏物、吐痰,或用刀、棍等尖锐的东西向火中乱捅,以免触怒和伤害火神。
 
        他们在点燃篝火时,树枝和木棒一定要铺排平整,严禁乱放,使用烧柴时注意不使用可能爆出火星的木柴,以免爆伤火神的眼睛。每当人们搬迁时,不许以水灭火,火种要由一地带到另外一地。
 
        原始狩猎时代,火对于鄂伦春族人来说,是狩猎者生存的一个重要条件。火不但可以煮食取暖,还可以抵御野兽。因此,古代鄂伦春人非常敬仰和信奉火和火神。
 
        他们将一种长在桦树杆上的菌类作为保存火种的工具。这种菌类形状像蘑菇,干后里面呈粉末状,纤维结构密、硬,体积小,雨水不易渗透,是一种理想的存火材料。每当行猎或移动时,狩猎者就从火坑里拣出一块红火炭,然后放在菌类植物中用皮条绳绑好,把它插在一根木棍上带在后腰间。
 
        狩猎者到了新营地,在搭好的仙人柱(鄂伦春语意为“木杆房屋”,汉语称撮罗子,是鄂伦春族游猎时期居住的房屋)里将火种埋入火坑,并举行简单的祭火仪式后,才可以加柴煮食。
 
        鄂伦春的先人们和火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终年在深山老林中游猎,在同大自然的抗争中,因为有了火,才得以生存,一代代繁衍生息。因此对火有着特殊的感情,对篝火无比的亲近。

上一篇:少数民族—裕固族节日大全 下一篇:少数民族—珞巴族节日大全

测算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