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知识大全之韦姓
百家姓是中国的国学文化,是祖祖辈辈有学问的学者们智慧的结晶。中国人口众多,但是在这百家姓里面十几亿中古人的姓氏都在里面了,那么朋友们又对自己的姓氏了解多少呢?今天好名字网小编就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与韦姓相关的资料,希望能让朋友们对自己的姓氏有更多的了解。
1、以国为姓。根据有关历史文献所载,夏朝中兴少康当政时,封大彭氏的别孙元哲于涿韦(今河南省滑县妹村)立国,涿韦国又称韦国,商时称韦伯,周襄王时始失国,迁居彭城,子孙以国为姓,称韦氏。史称正宗韦氏。这就是河南韦氏。由此可见,四千多年前韦氏和彭氏同出一祖。
(对于韦氏来源之说,目前一些文章的观点却难以令人信服。有的矛盾百出,有的连豕韦国的“豕”字都用错,造成以误传误,尤其是目前这些观点多数放在网上,传播速度既快,传播面又广,影响极大。为此,本人觉得应该及时给加以纠正,方能真正做到探本溯源。对于韦姓起源,有多种起因,但是最早和最主要的一支则是豕韦国这支,它起源于豕韦国。豕韦氏是中国最早的姓氏之一,《春秋命历序》中记载的上古时期10个姓氏,其中就有豕韦氏。豕韦氏产生于豕韦地,肇基在今河南省滑县东南。古人"胙之土而命之氏",即以部落所生息之地的地名为姓氏,这是中国姓氏最初起源的一种主要形式。可以说,当人类的第一缕炊烟在豕韦地上升起时,豕韦氏就出现了。
证据:《新唐书·宰相世系四上》云:“韦姓出自风姓。颛顼孙大彭为夏诸侯,少康之世,封其别孙元哲于豕韦,其地滑州韦城是也。豕韦、大彭迭为商伯,周赧王时,始失国,徙居彭城,以国为氏。韦伯遐二十四世孙孟。”解读这段文字:韦姓出自风姓,颛顼的孙辈大彭为夏诸侯,到少康为夏帝时,封其别孙元哲于豕韦(其地处滑州韦城)。豕韦、大彭多次且长期为商伯,周赧王时,豕韦国第一次失国,徙居彭城,仍然以豕韦国为氏。韦孟是韦伯遐第二十四世孙。
这段话对于韦姓起源说得十分清楚。同时,也交代了豕韦国出处在“滑州(今河南省滑县)”,因失国后才迁徙至彭城,以原来的豕韦国为姓!为此,我们在论述豕韦国这支韦氏,应该这样论述:韦氏,出自颛顼高阳氏,与钱、彭同出一宗,形成于商朝初年,始祖为元哲,发源于今河南省滑县。少康为夏帝时,大彭氏国支孙元哲受封于豕韦,在今滑县南建立韦国,时称豕韦氏。商朝初,成汤灭豕韦氏国,韦国王族四散出逃,约定以国名为姓,遂成韦氏。 ----韦振威文)
2、出自韩姓。相传西汉初年功臣韩信被吕后所杀,萧何暗中派人将韩信的儿子--韩灐送往南粤躲避,韩信的儿子为了避仇,以“韩”字的半边“韦”作为姓氏世代相传下来。
3、是古代西北少数民族姓氏。据《汉书西域传》记载,汉代疏勒国亦有韦氏。
4、成吉思汗后裔。元末明初北元皇族一部分被圈降后,编入明朝军籍,因靖难之役有功受封, 且赐汉姓韦.
二、迁徙分布
韦姓的发源地虽在河南境内,但自称韦氏已居彭城,即今江苏境内。其早期的迁播情况大致如下:韦伯遐24世孙孟为汉初太傅,辞位后移居鲁国邹县;孟四世孙贤为汉相,后迁杜陵。这就是说,早在汉代,韦氏就已经分布在河南、山东、山西、河北等地了,而且有韦氏南迁。三国以后,韦氏盛于今陕西省境内,唐朝时韦姓在陕西省境内得到了大举繁衍,以至盛唐时期的韦氏大多在陕西省。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韦氏移居到今江苏、四川、安徽登地,多为京兆郡望的分支。韦氏的大举南迁却是在晚唐以后。唐代以后,韦氏才遍及大江南北。总之,历史上的韦氏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姓氏。 三、郡望堂号
【郡望】:
京兆郡:汉初元年设置京兆尹,相当于郡太守,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相当于今之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华阴以西。三国魏时改称京兆郡。
【堂号】:
1.扶阳堂:西汉的韦贤是邹鲁的大儒,本始初年官至宰相,封扶阳侯,是为此号。
2.京兆堂:三国以后,韦氏盛于今陕西省境内,故韦姓有以“京兆”为其堂号郡望。
四、 家乘谱牒
1.江苏:江都韦氏族谱八卷、丹徒京口韦氏族谱四卷、丹徒韦氏族谱六卷、宜兴韦氏宗谱十二卷
2.浙江:东阳东春韦氏家乘三十二卷、松阳韦氏宗谱卷、太湖县韦氏宗谱三十五卷首二卷末一卷
3.湖南:姜华韦氏宗谱三卷
4.广东:韦氏族谱一卷、韦氏族谱二房卷、中山香山翠微韦氏宗谱十二卷、中山香山翠微韦氏族宗谱十三卷
5.广西:宁明思陵土州韦氏家谱、容县水源里覃韦氏族谱二卷、容县自良韦氏族谱不分卷、延陵韦氏家乘十八卷
6.山东:单县韦氏族谱。举5代 "昌 统 安 钦 修 "
7.山东:临沂韦氏族谱六卷
五、历史人物
1、韦孟:彭城人,第一个出现于史籍上的有影响的人物。西汉诗人,他精通鲁诗,其子孙传至韦贤,5世都是邹鲁的大儒。当时有韦学之说。今存有《在鲁诗》
2、韦昭:云阳人,三国时吴之著名学者。
3、韦迢:京兆人,岭南接度使行军司马。
4、韦皋:唐代京兆万年人,一代名将,曾任监察御史、知陇州行营留后事、陇州刺史、奉义军节度使等职。据《唐书》记载,韦皋当四川安抚史前后经略滇南十一载,曾大破吐蕃48万,取铁桥16城,俘其五王,把南诏打得献地图和上贡求降,并且为他立纪功碑,威武之至。凭着这样的赫赫事功,他被大唐天子封为南康郡王,他给韦氏带来的荣耀,使世代子孙享用不尽,而终于成为了当时“离天尺五”的名门钜族。这位使吐蕃望风披靡的大将,治绩也很高明,据说,他治理四川11年,载誉于道,当地的老百姓见其像必拜,深得民心。据载乐山大佛亦为他组织修建。
5、韦庄:长安杜陵人,五代前蜀诗人、词人,曾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其语言清丽,多用白描手法。
6、韦忠:平阳人,十六国时期赵名人。
7、韦应物:京兆长安人,诗人,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语言简淡,有《韦苏州集》。
8、 韦昌辉:壮族,广西桂平人,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之一。被洪秀全封为北王,1851年金田起义时任后又护军师,领右军主将,十二月被封为北王,六千岁。因对杨秀清素怀不满,1856年督师江西时,得洪秀全密诏,带3000人回天京,利用洪、杨矛盾残杀杨的部队及家属,引起公愤,被洪秀全处决。
9、韦以德:清广西桂平人,韦昌辉之侄。参加太平军,后封国宗,提督军务。1854年参加太平军克武昌,即奉命和石凤魁、黄再兴驻守。旋返天京。武昌陷后奉命西援田家镇,1854年战死于半壁山。
10、韦云清:清末广西南宁人,壮族。光绪三十一年入清军当兵。第二年参加同盟会。曾参加镇南关起义和河口起义,进攻两广都督时被俘牺牲。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11、韦绍光:广州北郊三元里人,鸦片战争时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英雄。1841年五月二十八日,盘踞四方炮台的英国军队流窜到三元里一带,韦绍光组织群众奋起反击,被推举为首领。后又联络一百零三乡人民,诱敌至牛拦冈,伏兵四起,大败英军,杀敌200余人。
12、 韦朝元:南笼府当丈寨人,清代南笼起义领袖。
河北省清河县韦王仙庄韦姓系明初从山西洪洞大槐树下迁来的,传至今日已有十四五世了。分三院:东院,中院,西院。共有五百人左右。春节祭祖时在一家的长子房中中堂上悬挂一挂轴,上书从始祖至今的先人姓名,祭祀三日。
13、韦拔群(1894—1932)曾用名韦秉吉、韦秉乾、韦萃。广西东兰人。壮族。1913年入广西法政学堂。1920年10月在广州参加了广西籍国民党人马君武组织的改造广西同志会,任政治组副组长,参与推翻桂系军阀陆荣廷的革命活动。1923年曾组织农民自卫军三次攻打东兰县城。
1926年夏秋,中国共产党为加强对左、右江农民运动的领导,成立了苍梧、镇南、田南三个农运办事处,他先后任田南农运办事处副主任、主任兼一路农军总指挥。192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出席广西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当选为广西农民协会副主任委员。12月参加邓小平、张云逸等领导的百色武装起义,任工农红军第七军第三纵队司令。同时还当选为右江工农民主政府委员。1931年8月红七军二十一师改为中国工农红军右江独立师,他任师长。同年11月当选为第一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这一年,率红军先后粉碎了桂系军阀对根据地发动的两次“围剿”,保卫和巩固了右江革命根据地。1932年10月19日在第三次反“围剿”中遭叛徒暗害,不幸牺牲。
14、韦国清(1913—1989) 原名韦邦宽。广西东兰人。壮族。1929年参加百色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军委干部团营长,红军大学特科团代团长,教导师特科团团长。参加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卢沟桥抗战爆发后,任八路军随营学校校长,抗大第1分校训练部部长、副校长兼教育长,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支队政治委员,八路军第5纵队第3支队政治委员。参与开辟皖东北抗日根据地。
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3师第9旅政治委员,第4师第9旅旅长,第4师副师长,路西战役野战指挥部司令员。参与指挥青阳镇、程道口、山子头、张楼、西进、淮北津浦路东和涡北等战役战斗。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副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兵团司令员、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广西省省长,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区党委第1书记,广西军区第1政治委员,中共中央中南局第2书记,中共广东省委第1书记,广州军区第1政治委员,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1950年应邀赴越南任军事顾问团团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是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四至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委员,第九届中央委员,第十至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89年6月14日在北京逝世。 一、夏朝少康时有豕韦国,其后人以韦为氏。
炎帝、黄帝分别代表了我国古代的母系、父系氏族社会,又以他们为主体与东夷少昊族组成了“华夏民族集团”,因而“炎黄”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也是中国人许多姓氏来源的始祖。比黄帝稍晚的韦姓祖先是“五帝”之一的帝颛顼高阳氏。按《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娶姜姓炎帝后裔氏族部落女嫘祖为妻,生的儿子中有一个叫昌意。
昌意又娶今四川岷江流域的姜姓蜀山氏族部落女昌仆为妻,生的儿子中有名叫颛顼。颛顼聪明伶俐,15岁就能协助处理部落事务,成年后,继承了祖父黄帝的华夏部落联盟军事首长职务。他善于团结各氏族部落首领,放手让他们处理各种事务,注意发展原始农业、手工业、物品交换业,使原始经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也得到了部落民众的称赞。他又根据神事、民事混杂的情况,将华夏部落联盟中的神(天)事、民事机构分设,各有“官员”管理,不得混杂。
史学界将颛顼帝高阳时期视为我国社会文明的“雏型国家”阶段。颛顼娶滕坟氏族部落女“女禄”为妻,生子老童。老童娶根水氏族部落女骄福,生子重黎、吴回。吴回有子陆终,其母不详。陆终娶鬼方氏族部落长的妹妹女(阝贵)为妻,怀孕长达三年,生了三个儿子。
接着,又从其左肋下生出三个儿子:一子名樊,又叫昆吾。二子名惠连,又叫参胡。三子名筏篚,又叫彭祖。彭祖是颛顼的第五代孙、黄帝的第七代孙。彭祖继承父亲的氏族部落长职务后,注重农业和家畜饲养业,形成彭祖部落。他约生于帝尧初年。
黄帝氏族部落联盟以龙为图腾,后裔氏族因地名、水名或祖先崇奉物的不同,形成了各自的图腾崇拜。彭祖的得名,与其氏族部落善于养豕及用豕皮做大鼓有关。这个部落在典礼、祭祀或作战时,都以击鼓为乐,久而久之,便以大鼓为图腾崇拜,且以大鼓的“嘭嘭”声而姓彭(名篯铿),居地亦名彭城(今江苏省徐州)。
彭祖亦称大彭。大彭氏族部落居彭城,是帝尧所封。《楚辞·天问》王逸注解说:彭祖擅长调养,做的肉汤特别有营养。他因常做山鸡汤献给帝尧喝,得到赏识,被封于彭城。这个氏族部落的后裔氏族较多,人口兴旺。彭祖的妻子名字不详,儿女的名字也不详,但其部落的各裔支氏族都有善于养豕和制造大鼓的。姓氏书说韦姓“出自颛顼”,道理也就在此。
彭祖的氏族部落中,有以黄帝的龙图腾为称号的,也有以大鼓或豕(猪)为图腾徽号的。到大禹为华夏部落联盟最高军事首长时,彭寿任彭祖氏族部落长,和禹的关系亲密。禹在涂山(今安徽省怀远)大会诸侯时,彭寿亦去参加。禹建立夏朝(公元前2070年)后,封彭寿(后世文献称其为彭伯寿)为大彭国君,定都于彭城(今徐州)。夏王启十一年,封于西河(邑城在今山西汾阳,辖地相当于今山西西南及陕西关中华阴、大荔等黄河以西的地区)的启长子武观反叛,彭寿奉命带大彭国军去征讨。武观投降,回朝(今河南省巩义市)向父王启请罪,被赦免为朝臣。彭寿因功被晋爵为“伯”(夏代的诸侯国称“氏国”,没有公、侯、伯、子、男之称,《逸周书》称其为“彭伯寿”,当是周史官的观念),其封国亦称彭伯国,是夏代东方的一个大诸侯国。彭伯国忠于王室,相继为伯的国君一直听从王室调遣,与夏王室关系亲密。后羿、寒浞篡夺夏政权后,彭伯一直不叛夏朝,后来又出兵助少康夺回了王位,立下大功。
少康登上王位后,论功封赏,便封彭伯(名字失载)的支族元哲于韦地(今河南滑县,邑城在县东南50里的废韦城,今名妹村)立国。因元哲的氏族是以豕为图腾的,又善于制造大鼓,故改姓为豕韦氏。因而其封国便以豕韦(或韦)为名,韦、韦城或豕韦、豕韦城之名,均以豕韦氏封立于此而得名。文献资料说:彭祖在夏为“豕韦氏”,指的就是元哲封立的豕韦国。按《新唐书·宰相世系四上》的记载,元哲是彭伯寿的裔支孙,元哲就是颛顼高阳氏的第十代孙,黄帝的第十三代孙了。
夏代时,彭伯国势力大,地位高,其裔支豕韦国地位也较高。夏王朝传到夏王桀时,成汤为商国君主,国力强大,开始灭夏。彭诸侯国在汤的劝说下归服,与夏王朝亲密的韦、顾、昆吾等国忠于王室而不叛。成汤在稳定东方后,向西进军,便先灭了韦、顾、昆吾等小国。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后,被灭的韦国余民有的沦为新封刘累(帝尧后裔)子孙韦国的奴隶,旧贵族则四散逃亡,约定以国名韦为姓。
受姓始祖韦伯遐
豕韦氏封立的韦国旧贵族,有一支辗转逃到了今陕西扶风县境内,裔支又迁入今陕西周至县境内,形成韦谷、讳水、讳川、讳渠等名称。这一支韦姓人传到商末时,人口增多,地域有所扩大,首领韦伯(又写作百韦、伯韦)便在湋川村(今属扶风县)修筑了邑城,建立了韦方国,依附于以周原(今属扶风与岐山县交界地区)为都的周伯国。周武王向东进军灭商纣王时,韦国君率军参加,立下战功。
公元前1046年西周建立后,周武王论功行赏,封韦国为“伯”爵国,国名称韦伯国。周原出土的甲骨文中记载为“韦伯”。这个“韦伯”,古今的姓氏书无考证和记载,不知其名字。我们据《新唐书·宰相世系四上》的记载考证,所说的“韦伯遐”就是指的这个“韦伯”。名字叫韦遐,加爵位称“韦伯遐”。
因为从韦遐至第二十四代孙韦孟,约有1400年(一代按50岁计算),恰与商末至西汉文帝时期的时间相吻合。因此说,韦姓人的本姓祖先是韦遐。商代武丁为王时,迁刘累后裔于今山西夏县,继承帝尧后裔的唐国,封自己的儿子(己姓)为豕韦国君,亦称韦伯国,武王伐纣时被灭。武丁还灭了迁封在今河南原阳县的彭伯国,彭伯国的贵族则入朝为史官。 二、少数民族韦姓。
韦姓少数民族,主要是在广西地区。他们既有韦姓人徙人或与韦姓人通婚生子者,又有韦姓中的客家人,还有少数民族从姓韦者,情况比较复杂。但他们绝大多数人是韦贤的后裔,则是可以肯定的。唐代以前的广西韦姓人已述,现将广西少数民族中的韦姓人简述如下。
唐代时,邕管(今广西)的广源州蛮酋中有韦姓。明代广西土司知州中有韦延寿、韦贵、韦万安、韦保良、韦应鲲、韦昆能、韦文明、韦法真、韦公良、韦富、韦显忠、韦布等。清代有土司知州韦昌、韦懋迁、韦懋选等;东兰州文兰洞蛮的土司知州在明代有韦钱保、韦万目、韦赞见、韦济民、韦爵应、韦玩,清代有韦喜、韦兴宝、韦正宗、韦起云、韦虎臣等;在明代广西僮族中有韦朝威、韦朝猛、韦银豹;瑶族中有韦香等;壮族中的韦姓人则更多,如辛亥革命烈士韦云卿等。
明代贵州的“八番”中有韦番,韦番中有的人后融人了布依族。清代时贵州地区少数民族中的韦姓人较多;云南地区至明清时期,少数民族中有韦姓分布,有的还迁入今越南民主共和国北部;四川地区的少数民族中亦有韦姓。
明清时期,蒙古、满族中有韦姓。尤其是东北地区在唐代后韦姓人兴盛的基础上,历宋、元、元、明、清,不仅本地的韦姓人又有发展,而且又有韦姓人迁入。
汉代西域疏勒等国的韦姓人,有韦国亡后融人西羌族的韦姓人,亦有从杜陵沿丝绸之路人西域的韦姓人。
三、赐姓韦:
桓彦范。桓彦范,字士则,润州丹阳(今江苏省镇江)人,以官宦子弟入仕,任司卫主簿。唐时宰相狄仁杰赏识其才,荐为监察御史,累迁官为御史中丞。武周长安年间(702年—704年),他升任司刑少卿。武皇男宠张昌宗引妖人人宫占卜,图谋不轨。大臣宋璟欲问昌宗罪,而武皇庇护。桓彦范上书揭露昌宗野心,陈述利害,请求将昌宗交予三司问罪。武后不理。内史李峤上奏武皇,请求为酷吏害死的人昭雪。桓彦范数上书,陈述利害,再三请求为冤死者昭雪,武皇才允许。他刚直不阿、忠于社稷的行为引起宰相张柬之的注目,并引为心腹近臣。
周武皇身体日差,病也加重,男宠张昌宗、张易之为保位频繁活动,欲夺天子之位。宰相张柬之、太平公主等为保李氏社稷,谋诛张氏兄弟,桓彦范等参预策划。诛张昌宗、张易之等后,唐中宗复位,韦皇后临朝听政,以拥立功封桓彦范为谯郡公,赐实封食邑500户,升任侍中。他看唐中宗懦弱,大权由韦皇后与男宠武三思等掌握,心中焦虑,又上书唐中宗,劝其勿大权旁落。唐中宗不听。韦皇后、武三思等欲擅权,以方土郑普思为秘书监,道士叶静能为国子祭酒。桓彦范上书反对。由此韦皇后、武三思集团与功臣桓彦范等结下仇恨,欲除掉他。
李显皇位形同虚设,一切事情完全听韦皇后处置。韦皇后与武三思采取明升暗降的策略,封桓彦范为扶阳郡王,加特进,赐姓韦,与韦后同籍,以示宠幸。韦彦范后被韦皇后贬逐而死。唐睿宗复位(710年)后,下诏恢复彦范的“桓”姓,追复其侍中、特进、扶阳郡王官爵,赐实封食邑200户给其子孙,谥号曰忠烈。
两唐书为其立传时,均称桓彦范。所以,桓彦范不应归属于韦氏。所出的姓氏书,均把他当作赐姓韦的代表人物,是不妥的。
隋文帝开皇年间,京兆人韦衮以屡立战功升任左卫中郎将。他的荣升,得力于家奴桃符(无姓)。桃符除侍候他外,并从其习武,胆大勇敢,又有谋略。韦衮每奉命出征,桃符都跟随,每战都出生人死护韦衮,在敌阵中横冲直闯,无人能敌,人称飞虎将。韦衮视桃符为亲子,向隋文帝表奏其功,释去奴隶身份,成为自由民,又在杜陵一带赐其田、宅,助其娶妻成家。桃符成家立业后,感恩韦衮,宰杀黄公牛奉献给韦衮,并向故主人求赐姓。韦衮为桃符以恩报德的精神所感动,亲切地说:“你我出生人死于沙场,亲如父子,就从我姓韦吧。”
桃符和妻子、儿女十分感动,说不敢与主人攀亲。韦衮坚持,桃符才接受。他的儿女由此姓韦。他自己不敢直呼韦桃符,便自称为“黄犊子韦”。因韦衮的关系,加之韦桃符是隋文帝所封赐的功将,杜陵韦氏宗族亦承认是其家族成员。
韦桃符后成为杜陵富豪,后代至唐中宗时还出了韦皇后(名果儿,可能与先其祖桃符寓意的桃树开花结果有关),宰相韦温及诸驸马,显赫无比。韦皇后使这个家族登上了富贵荣耀的顶峰,也使这个家族跌进了万丈深渊,导致了灭族。经历大起大落、大落大起的韦皇后,在报复社会和贪婪最高权力中毁了自己,也毁了家族几百口人,三代以内的祖坟也均被毁。其家虽属韦姓,但不是韦贤的血缘后代。
改姓韦:
韦君宜,作家,北京人,女。她生于1917年,原名魏蓁一,更名韦君宜,清华大学肄业。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加入中国***。1939年赴延安后,任新华社、《中国青年》杂志编辑及该杂志的晋绥版主编。新中国成立后,她历任《中国青年》杂志总编,《文艺学习》主编,作家出版社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社长、总编、社长,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作家协会期刊工作委员会主任。她的子女,自然是随其丈夫姓氏,因而不属韦姓人。
另外,传说汉初韩信曾藏身于南粤,为避仇人,以“韩”字半边“韦”为氏,今广西壮族多有韦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