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司取名时,对于那些笔画繁多难写,名称冗长的名字尽量不可取,可挑有较好昵称的那个,也就是适合口语化的词汇,也要符合书写习惯。比如“王老吉”、“金六福”、“徐福记”等一些简单易记且又便于书写的名字为公司省下了大量的传播费用。
2.公司起名时,要注意言简意赅,便于传播,简洁大方的名字的不仅能吸引顾客的注意力,还能影响人们对此品牌的认识,有助于引起品牌联想,引起沟通 的欲望。比如“百度”,它就是出自众里寻她千百度因为百度是从事搜索引擎的行业,所以这个名字用在这是非常贴切的,从某种程度说,一个吉祥如意的名字能给 社会带来稳定和繁荣。
3.公司取名要寓意深刻,简洁有力,读起来朗朗上口,音韵和谐同时又富有深意。这里的简洁并不是单指字数长短的问题,简洁的名字也可以重复用字母表 中的几个字母。如"balabala"虽然有8个字母,但其实只用了4个字母。“百事可乐”代表着“喝了百事可乐,百事都可乐!简洁富有深意,不仅体现公 司的产品特色,还体现了公司的实力和内涵。
公司起名称技巧和方法
1、吉语取名法
“兴”、“隆”、“源”、“茂”、“发”等字在旧时的店铺的招牌上经常出现,这是旧时生意人喜欢讨个吉利,讲究口彩,如老字号月盛斋创办于 1775年,店名为“月盛斋”,就有“月月兴盛”的意思;国人创办的第一家啤酒厂北京的双合盛五星啤酒厂是山东人张阁与郝升为主集资创办的,取名“双合 盛”,就有“双方合办、财源茂盛”之意。
2、迎合取名法
把公众喜欢的吉祥用语用在公司店铺的名称里,来迎合顾客的求福心理,以此招揽生意。
3、标志取名法
标志命名法主要是以实物为标志,来突出企业公司的显著特征,现在在国际上已发展成了CIS(企业识别系统)的一部分,著名的黑猴儿帽店就是将一只木头黑猴做成店门,来表明其历史传统性,用以区别于别的帽店。
4、品牌取名法
品牌命名,一般是指公司企业创造出了名牌产品以后,再用自己的品牌名作为公司名称的,如上海以前的绿宝金笔厂、上海凤凰自行车公司都是以各自的品牌产品“绿宝金笔”、“凤凰”来取企业名的。
5、姓名结合法
如我们前面提到的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都属于此类取名方法。
6、雅字取名法
这种给店铺取名的方法是中国特有的商业性命名。因为中国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传统上有一种重文抑商的观念,于是一些商人把商业性场所也命名为像文人的书斋一样,如“斋”、“阁”、“轩”、“居”、“园”等。
7、俗语取名法
俗语较为民间口语化,运用俗语命名的企业公司,其名称能被大多数的公众所接受。著名的王麻子、狗不理等都属于俗语取名。“好吃来”瓜子大王、“鲜得来”排骨等叫得响亮的名字给人一种亲切感。
8、谐音取名法
运用这种方法取名,看似偶然巧合,实属别有用心,让人读来别有趣味,如一位上海老板郁屏翰取店名为“郁良心药店”,从语音上恰好与“有良心”谐音,就让公众感觉老板经商不赚昧心钱的诚意。
9、自夸取名法
运用自夸的方法来取名,主要是实事求是地把公司信誉、产品质量等方面的优点体现在公司名称上,给自己增加信心,给对手施加压力,给公众以信任感。如上海金城工艺社,意义在于自己在竞争中如金城汤池,攻不可破,上海精益眼镜公司,意义在于公司从各个方面能做到精益求精。
10、求洋取名法
改革开放打开了中国走向世界的大门,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融入世界的步伐更加快了,中国人愿意接受国外的东西,包括名称叫法,也需要国外的公众接受我们的产品,于是乎就刮起了一般洋名风,用洋名(翻译过的)为公司取名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公司起名其它方法
1、选用富贵气派类字作公司名
此类公司 用名又可分为含蓄与直白两类。比较直白的公司名竭力显示自己不同凡响的气派。如金利来、银利来公司、富绅公司、富贵鸟皮鞋公司、小霸王电脑公司、皇家渡假 村、帝王大酒店等等。含蓄的有红都影业公司、新时代广厦、天龙沙发厂、巨人树制衣公司、高雅丝织品有限公司等等。
2、选用传统商业味极浓的名称作公司名
此类名称旧时中国最为盛行。如源丰票号、大庆元票号、福康钱庄、顺康钱庄、汇丰银行、瑞康盛颜料号等等。这类公司名称,大都是用带有吉利、吉祥的汉字组合而成,取其经营生产吉利之意。
3、以地名作公司名
比如长江公司、黄河集团公司、泰山集团公司、嘉陵摩托公司、珠江集团公司、张家界旅游公司、峨崛矿泉饮业公司等等。此种起名,在我国公司中较为常见
4、以吉祥和社会喜爱之物作公司名
如:南京熊猫电子集团公司、猴王电焊公司、春兰集团公司、飞马味精公司、红梅照相机厂、金鹿集团公司、海马家具商场等等。
5、选用现代意味的名字作公司名
一些公司为顺应时代趋势,迎合现代消费者的审美情趣,注意选用现代意味的名字,这类名字一般给人一种“洋”气感觉,给人一种商品味,有情趣的感觉。如北京燕莎商 厦、赛格商城、百盛集团、协和集团、美琪美发、海韵健美中心、奥丽斯化妆品公司、美加净化妆品有限公司等等。应该看到,借鉴外国语译音,追求洋味的公司用 名越来越多。许多名字只注重字的表面的华丽意味,由几个颇有现代意味的字组合而成。至于名称的涵义,则不再予以注意。这种公司用名,最终会逐渐失去文化内 涵,而成为一种符号。当然,也有例外的。如有些公司的名字深入民心,它所推出的产品已是遍及千家万户。一提这些公司,几乎就是街知巷闻,无人不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