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宝宝取名之尊祖从父法
所谓尊祖从父的起名法,是指严格按照家族中的家谱起名的方法。这是一种最为古老的起名习俗之一。因为古代人在起名时带有很强的家族观念,受中国传统祈福求吉、传宗接代思想的影响,所以给孩子起名时,常常以一个家族为核心形成“家谱”。
在起名时严格按照家谱的规定选名用字。因此,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按照辈分来命名的传统习惯。既符合儒家提倡的孝道和伦理纲常,又有利于家族这个封闭和静态系统的聚合和稳定。
中国皇室采用尊祖论辈起名不仅身体力行,而且要求也很严格。在推行尊祖从父起名法的皇帝中,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做得比较突出的。
他规定朱姓子孙之名必须由礼部按礼字辈分起名。他的儿子为朱标(长子)、明成祖朱棣(四子)、朱木肃(五子)、朱权(十六子),皆为木字偏旁辈。
孙子辈建文帝朱允炊(朱元璋长孙)、明仁帝朱高炽(明成祖长子)、朱高煦(明成祖次子)、朱高燧(明成祖三子)等皆为火字旁。(煦,其偏旁四点不为水,为火之意)。
明成祖之子又都为高字辈,朱元璋的重孙辈明宣宗朱瞻基(仁宗长子)为目字偏旁。重重孙辈明英宗朱祁镇(宣宗长子)、明代朱宗祁钰(宣宗次子),皆为祁了辈金字偏旁。
这样起名符合中国古代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礼法,所谓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也成为名字辈分排列的规矩和纲常。
清朝王室自康熙开始,仿照明王朝惯例,按字辈命名,不仅规定了名字的第一字是统一必用之字,而且规定了第二字的偏旁。如雍正皇帝这一辈皇子,其名第一字绵用“胤”字,第二字皆用“示”字旁,如胤祀、胤禧、胤稹等。
乾隆一辈的皇子,第一字皆用弘字,第二字都用“日”字偏旁。乾隆正名叫弘历。乾隆又亲选“颛、曼、奕、载”四字作为后代其名辈字。
道光皇帝又在“载”字之后亲选“溥、毓、垣、启”四字。咸丰皇帝又在“启”字辈下选定“焘、恺、增、
祺”四字作辈字。
只可惜,传到末代皇帝溥仪的“溥”字辈时,清王朝就被推翻了,清皇室辈分名字也就终结了。
用祖先一人姓为共姓,然后以一字共名,再以一个字依次分别命名,也是很多人采用的方法,如王彭年将“敏”作为其四子之共名,而依长幼以“志行诚思”各冠其四子为分名,得王志敏、工行敏、王诚敏、王思敏四名。
志行诚思,四字既表达了父母对儿女的期望,也因有其意而又表其序。有一丈夫姓李,妻子名楠,感情甚洽,以妻名夫姓为女命名,叫作“李楠”。
更有创新者,乃以父母姓氏命名的。有一对夫妇,夫姓高,母姓林,其子合父母之姓,名为“高林”。以前辈或族谱起名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起名方法,今仍有着广泛的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
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更加频繁,有人脱离已达2~3代,那么以族谱来起名的方法对其影响也就小了。
【起名口诀】
杨家先祖始于姬,
博学多才福寿齐。
其乐融融多幸福,
好名伴运上天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