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什么理论来取名改名
自古以来,哲学流派就像毛主席诗中所写的那样“茫茫九派流中国”,而且每一个朝代都有新的流派出现,由于各自站在不同方位上观察自然,其所见往往各异,正如一首《观庐山》诗的前两句所描写的那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由于所见不同,于是立论各异,数千年来争议不断。
爱因斯坦有一句话最能引发人们深思,他说:“你能不能观察眼前的现象,取决于你用什么样的理论”。但哲学上的东西,又不像物理实验那样,可从实验仪器上看得出来,更何况又是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所以,对于事物之吉凶变化,不但不同流派所见不同,就是同一门派,也会因所见之有深有浅而各持己见。
固然不管哪个哲学流派,都是崇奉《周易》为“万有概念宝库”。但又由于《周易》词义古奥,隐喻深微,历史上能真正发挥《易》理者,并不多见。司马季主、京房、郭朴者流,正如成语所谓“寥若晨星”屈指可数。于是一种“道”“器”浑一,代表各种物质元素的“五行生克制化”之学,便被运用到《周易》八卦演绎之中。
五行乃物理之自然
何谓五行?一般解释就是金、木、水、火、土。为什么不叫五件、五种、五样而要叫五行呢?这个“行”是代表运动状态,看过《易经》的人都知道“乾卦”中有“天行健”这句卦辞,别看就这么三个字,实质上它是表示宇宙间的一种“动能”,没有这个“动能”。
地球、太阳及其它一切天体都不会运转,有了这个“动能”大大小小的东西才能动起来,才能有150亿年前的“大爆炸”而产生宇宙,才能有45亿年前的“地壳初成,海洋初聚”和原生细胞及原生微生物出现,才能有4亿年前(侏罗纪)的恐龙和始祖鸟独霸地球,才能有6000万年前(古新世)哺乳类动物大量产生,才能有3000万年前(渐新世)的巨型哺乳动物横行大地,才能有中新世(2400万年前一500万年)最先的猴子活跃于森林中,才能有更新世(160万年前~公元前8000年)的智人从动物中“走”了出来,直至全新世(公元前8000年一公元2002年)由人类来主宰地球。
可见,造成宇宙,造成地球,造成万物,最后造成人类的并不是上帝、神仙、佛祖,而是这个“动能”。这个“动能”分为五种,以金、木、水、火、土为代表。
所以我们要知道,所谓“金”并不是黄金,所谓“水”并不是我们茶杯中的水,千万不要以为“五行”就是五种物质而已。古代文化的五行,就是现代的地球文化,推而远之,还有地球外面的五星。
若具体地说,金,代表一切坚固的东西;木,代表树木和草,代表生命中生的功能和生的根源,所谓生的根源是指树木和草的根,上面苗子砍掉,下面的根
还可以再生出苗来;水,代表一切流动性的东西;火,代表热能;土,代表地球本身。
若笼统而言之,五行就是物理的自然法则。人也是万物之一,所以也受这个自然法则的支配。
五行学在历史上曾有过光辉一页
讲到孟子,恐怕读过小学的人都知道,孟子在战国时期虽然不是大官,但他所到之处,大车子几十乘;从者数百人;他的弟子几百人跟在他后面,真是气派极了。
但是,比孟子场面更大,气派更大的还有一位阴阳五行学家驺衍,《史记》的白话注解这样写道:“邹子在齐国很受重视,之后,邹衍到梁国,梁昭王亲自到城外以宾主之礼来迎接他。到了赵国,平原君侧着身子在前引导,而且以衣袖为他拂拭座位上的灰尘,毕恭毕敬地迎接他。
到燕国时,燕昭王手拿扫帚,在前面倒退而行去迎接他,并且以弟子之礼而向他求教,还为他建筑一座宫殿,亲自前去向他学习。”
这位五行学家有什么本事呢?若没有一点真本事,象燕昭王那样的聪明之君,象平原君那样的贤能之臣能这样毕恭毕敬地招待他吗?本事当然有,那个时候他就知道中国只是天下的八十一分之一!
这样大的事,他说了怕人看不到,所以他就讲人们身边的小事,往往从小的事物上得到验证,然后由小而大,一直讲到黄帝为止,并推而远之,讲到天地尚未诞生,深远不可考究的原始时代。
又论述开天辟地以来金木水火土五行之德相生相克,循环周转。这些对于治理国家事务有适合的次序,并且天上如产生徵兆,地上往往有事物能互相应验。《史记》中又说:“那些王公大臣听了他的学说,无不惊视动容,心向往之,想听从他的学说。”
从上面这段记载来看,邹衍在战国时代,简直比现代联合国秘书长的威望还要高,那么多国家元首都拜倒在他的门下,连孔子、孟子都远远比不上他。可惜,他没能象孔子、孟子那样,培养教育出一大批弟子来,以致后继无人,五行学说只好从台上走到台下,从帝王之家走到民众中来了。
论五行之生克制化
右面画两个图,甲为五行相生图。乙为五行相克图,以便初学者一目了然。
甲图的箭头是表示相生的,是顺时针方向,依次而生,成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乙图的箭头是表示相克的,箭头所指的方向也是顺时针方向,所以不同的是:相生的箭头是指向紧靠自己的邻居,而相克图的箭头,是跳一个位置,指向隔一家的邻居,成了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古人又认为五行是春夏秋冬之序。顺序所以相生,对冲所以相克,秋金生冬水,冬水生春木、春木生夏火、夏秋之间,中隔以土,由土生金,所谓土居中央者是也。就一年而统论之,木、火为阳,金、水为阴。木者,火之渐;金者,水之渐。火、金之间,必须以土间隔,火旺之时,同时土旺,此相生之序也。此中道理很显然,土是代表这个地球的,没有地球这个母亲,一切都不存在。
《梦溪笔谈》的上卷,有一篇“五行数”的文章,对此有所解释,下面引用它的白话译文部分,全文如下:“《洪范》记载水、火、木、金、土五行的数字,是从一到五。前代学者说五行产生新的物质数量的方法,是在五行各自原有的数上分别再加土数,就生成了一个新的数字。
认为五行离开了土就不能生数,因此,水生的一加上土生的五就成了六,火生的二加上土生的五就成了七,木生的三加上土生的五就成了八,金生的四,加上土生的五就成了九,土生的五再加上土数就成了十,合起来是五十五。唯独《黄帝素问》记载,土初生的数是五,最后生成的数也是五。
因为水、火、木、金都要依靠土然后生成新数。土不需要依靠别的物质,因此只有五这个数罢了。将它画成图,五行生数的原理就清楚了。画图的时候,木画在东方,金画在西方,火位于南方,水位于北方,土位于中央。东西南北四方写上各自生的数目,
分别加上中央土的数目生成新数。土独自位于中央,更没有别的数目可以相加,自然只有五这个数,大概土没有必要再靠土生成新数。
这样,五行之数合起来共是五十,也就是所谓“大衍之数”。这种说法也有道理。
沈括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兼科学家,他对于天文地理方面的东西,也都颇有研究。下面再看看五行相克。隔位对冲为相克。故春木秋金相克,夏火冬水相克,土居中央,故木与土相克,土与水相克。此相克之序也。
相克,并非就是说金克木是因为锯子是金属的,这是表面的、可见的部分。五行学说中所说的相克远非如此而已。若从道理上说,恐怕没有二三十万字说不清楚,还是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例子也是《梦溪笔谈》上的,题目叫“桂屑除草”。文章总共不过二百字,现将其白话译文引用如下:“杨文公《谈苑》记述江南后主对清暑阁前长草很伤神。
徐锴让人把桂树的木屑撒在砖缝中,旧草全都死了。据《吕氏春秋》记载:“桂枝下面没有别的杂树”。那是桂枝气味很辛辣有害的原因。但桂枝杀死草木是它的本性,不是因为辛螫。《富公炮炙论》说:“用桂枝制作木钉,将它钉入树中,树立刻就死了。”一颗钉子十分微小,未必能刺死大树,只因为它的特性能克制大树罢了。
如此看来,事物之相生相克,道理是很深的,而且有许多不为人所能感知的。还有更深的叫“反生反克”,如徐大升的《元理赋》讲到:“金赖土生,土多金埋。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赖木生,木多火炽。木赖水生,水多木漂。水赖金生;金多水浊,金能生水,水多金沉。水能生木,木盛水缩。木能生火,火多木焚。
火能生土,土多火掩。土能生金,金多土虚。又说:金能克木,木坚金缺。木能克土,土重木折。土能克水,水多土荡。水能克火,火炎水乾(干)。火能克金,金多火熄。又说:金弱遇火,必见消熔。火弱逢水,必见熄灭。
水弱逢土,必为淤塞。土弱逢木,必遭倾陷。木弱逢金,必为砍折。还说:强金得水,方挫其锋。强水得木,方汇其势。强木得火,方化其顽。
强火得土,方止其焰。强土得金,方宣其滞。话说“五格剖象法”理解了五行生克制化之学,对五格剖象法也就“触类旁通”运用自如。
再参考1—81数理运势诱导表,三才暗示表,五行数,人格与天,地格关系表,特别是在为来客正名时,要谆谆善诱,根据对方不同身份,不同文化水平而予以社会道德教育,使其番然省悟,自强不息。辛勤的结果,必有丰收。
所以,古占卜诗有云:“小富由人力,勤修可永图。偷安无进意,顿失旧规模”。用五格剖象法正名也好,用梅花易数正名也好。如果离开“道”而专谈技术操作,一条腿走路总是走不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