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习梅花易数:执迷而精通不可取

好名字 www.hmz.com 时间:2015-11-03 编辑:阿杰
怎样学习梅花易数:执迷而精通不可取 
        梅花易数是本好书。但也是最害人的一本书。就像和尚读《心经》,为了不让弟子坠入魔道,和尚亲自作注释,直接命名为《毒语心经》。很多弟子,看到书名当下顿悟。 
        孔子说,善易者不占。注解者都是这个共识:精通易学道理之后,不用占卜也可以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当然,也有人说,不拘泥于蓍草的形式操作而已,还是要心占的。但有些人的理解不一样。比如有人觉得,通过周易占卜的准确率只有50%,也就是瞎猜。但是义理确实是很重要的,可以用来指导人们生活和行动。所以,孔子这句话应理解成这样:拘泥于细枝末节的占卜,没有什么准确性,但是精通义理的人,不用占卜的小道,即可成大事,知道人生。取其大舍其小。
        而梅花易数就是这种思想的有益探索,拟通过建立一个方法,达到出口成占的地步。而梅花易数在实践的过程中,确实有一定的准确性。它便捷准确,使得操术者开始飘飘然了,甚至忘记了设立这个方法的初衷了,开始沉湎于追逐断测细节的迷宫。
        梅花易数的文本,今天看来,杂合的痕迹很明显,非邵雍个人所著已无异议。本书随处可见编排内容重复交叠,但很多歌赋确实是梅花占的精髓所在,是易理的升华,是快接近精通易学随口占而不占的境界了。其便捷确实是其它占法所不及的。很多人包括一些大师,还是认为它不够精细,所以发展纳甲占卜法。其实不然,不可做这样武断的论断。论断的准确性在于学易人的易学修为,不在于方法的简单与否。当然,科学的发展历史也告诉我们,很多方法确实是推动发展的原因,甚至是很重要的原因。老马也发现了工具论。但是那些被拍死在沙滩上的前浪,在时间的长河里会老树新花的。犹太人说了:太阳底下无新事!
        很多梅花学习者,执迷于精通这本书的每个字,其实是有必要,但是不得法。梅花的设立模式和精神才是它的精髓所在。很多人都执迷于体用一说。因为这本书的关于体用前后是有毛盾的。所以大家无所适从。也正是这样,大家就挖空心思去弄明白体用到底怎样使用,走入死胡同。梅花学习者到此心灰意冷。台湾某大师还整理所谓的家传秘本公开发现,题目就赫然写着《梅花易数体用大全》。  
        一些大家也是败在体用上了,于是疑古过勇,大胆一呼:梅花体用是错误的,应该反过来用。更有甚者,说有时候依据梅花的定义用,有时候不能按照书上说的用。看是辩证,其实等于没说。因为还是没有办法知道实践。这样的话,他是根据自己的实践得来的,也就是说,证明他在探索中,两种方法都有碰对的时候。局限于他的那点实践经验而已,没有进行深入的学理研究。而很多这样的一知半解之徒开始包装推销,说自己弄明白了体用。
        下面是名字网搜集的一些关于研习《梅花易数》的方法,特提供给大家,希望能对大家了解这方面知识有所帮助。
        1、跳出梅花看梅花:梅花易数也是遵循易理的
        梅花易数的一切方法都得遵循易学的基本原则。其中最大的原则就是:拟象!那么,体用就是拟象的一种方法。拟象又根据什么来拟象呢?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尊卑,在人类社会中,是一个矛盾,怎样拟象,易学创建者认为这种关系,于天地的象很贴切,所以,拟象天地,也就是乾坤。尊卑-天地-乾坤。这个就是玄之又玄,拟象的过程。尊卑无所谓吉凶悔吝。一旦有变化,违背阴阳规律,吉凶就开始产生了。
        2、第二大原则:阴阳原则
        以平衡为至善。违背平衡,就出问题产生吉凶。所以抓住矛盾分析问题才是根本的大法。但是记住,中国的老祖宗是和合思维,以用 合 为主。此点诀窍,说完很简单,但是使用起来无穷尽。
        3、易学模式的空架子性
        冯友兰先生以哲学大家的眼光,只说了一句话,就点破了周易的本质。他说,周易是宇宙代数学。《周易》是一个模子,可以往里面填很多东西。而梅花易数,也无非是这个模式的一个部分,一个代数方程式。所以,梅花易数是一个简单的方程式而已。就像爱因斯坦,他研究了大半生,就是从众多别人建立的成果中找出来这个最简单的方程式:质能方程式e=mc2!虽然简单,但是可以据此造出原子弹。梅花易数的厉害也在于这点。
        知道这三点,梅花易数就可以提高档次了。第一,不会去死守体用了,体用是以卦象和卦主之间的拟象的相似度来判断的,谁与那个象切合度高,那个卦就拟他。就分出来阴阳,再根据阴阳分析阴阳平衡问题。
       知道了代数方程式的空架子性,就可以自己创造方法占卜,没有什么不可以作为占卜依据的。中国人用周易,西方人用星座,看是不同,但是都在于其空架子性的共同性决定的。
      所以研习梅花易数的高手,能用身边的任何东西占卜。比如,甲报个数,乙就能用《新华字典》查页码找到对应的那个字,依据易理开始预测,也很准。甚至用毫无关系的《文心雕龙》这样的典籍也可以占卜。
       那么,关键还在于如何解释,这个就必须是易学思维长期实践养成的悟性和灵感。正是这个悟性和灵感导致了易学预测的水平高低。
     下面录一段民国命理大师韦千里的一段话,作为增色:
      1970年5月,香港大学学生会代表郑硕宇君访问之时,询余命相占卜,是否属于“迷信”?余曰,非也。每一学问皆有一定之价值,命相占卜准确与否,乃在于判断者之学识与经验。世间之事,凡信之太过,即是“迷信”,譬如人参补身,但若食之太多,亦有流弊,读书益智,如其一味勤读死书,而不加以融会,便成“书呆子”矣。
        花开花落,物盛物衰,人为万物之灵,“吉凶悔吝生乎动”,焉有一成不变者,既有升沉,自然有命运矣。